在合工大的一年:转折点

Sep 26, 2017

我早就说过自己要写点东西结果因为各种原因拖到了现在,尽量少输出价值观多说事吧,否则停不下来太容易“跑题”。

如果让标题党写标题《震惊!某大一男学生从211学校退学竟然是为了…》。根本原因概括就是我想跳出被规划好的路,为了一眼望不到未来的样子,为了人生的一丝未知感。

从高考结束开始说起。

录取通知书下来之后我很绝望,到了“自由”的大学却还要继续学习自己最厌恶的专业。高三时我明确地知道我想学什么,有一个“黑客梦”,靠着对未来大学生活的希望度过那些艰苦学习的日子。然而结果与预期的巨大差距却是我怎么也没想到的,之前的努力看起来毫无意义,到头来仿佛什么都没改变。

我最初打算大一努力学习然后大二转专业去信息安全。暑假里我约高中时喜欢的女孩出去送了从日本旅游带回来的礼物,去大学之前还一起看了一场电影。无果。剩下的时间我把自己麻痹在游戏里。

刚开学我就产生了对自己所在专业和周围同学的厌恶感,虽然外表看来我只是内向,但内心满是怨恨和不满。不参加班委竞选,学生会和社联我也没想法,打着“一心学习”的旗号欺骗自己然后逃避各类活动,以这样的状态学习注定达不到多好的效果,结果自然是期中成绩很不理想,还谈个p的转专业。

我颓废地度过开学这几个月。得知心里一直惦念的她有了男朋友,是她的学长。

而第一次让我做出改变的契机是另一个女孩 z。她是高数课前一个班的,每次都坐在第一排,每次下课都去找老师问问题,衣品和颜值都很棒,我开始留意 z。后来我通过几个朋友了解到她是班团支书,在院学生会,各种活动都参加,还是个学霸,男朋友在国外。

z 这么优秀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我开始认真地自我审视和反省,这么长时间来的“装模作样”其实毫无意义。虽然没有和 z 说过一句话,但她已经成为我心目中的女神般的存在,我想改变,我想变得和她一样优秀。

很多人觉得改变很难,我并不这么认为,难只不过是引发改变的契机出现概率低或者说成为契机的“阈值”比较高。我是“阈值”比较低的人,也可以说成“多变”的人,“可塑性”非常大,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一个离自己很远的人,有时能给我带来巨大的改变,和内向性格有关。

同段时间我接触了知乎,读了采铜写的的《精进》,这是一本关于自我提升的方法论的书,涉及到不少心理学的知识,很广泛但都是比较基础易懂的,只能算一本入门级书(如果第一次接触这类或是大部头经典读不下去的话,我非常推荐读一读这本书)。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对世界对人生对自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与疑惑,刷知乎和独处思考成为了日常,自我意识开始加强。那段时间我甚至产生“知识焦虑”,疯狂地买书屯书。

去年十一月份时学校的三个实验班开始接收报名,其中一个的名字是“智能车辆技术实验班”。之前我已经有直申美国大学 PhD 的想法,面前有两条路:①留在化学与化工专业然后大二转入信息安全专业,②考入智能车辆技术实验班然后本科毕业出国跨专业申计算机PhD。这里可以看出无论我怎样抉择,最终的目的地都是计算机。

急切想转出化学专业的心情,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选择了报名自己基本没什么了解的实验班。恰好赶上学校越影方程式车队的招新,我便去面试,靠着忽悠学长顺利通过。

实验班的选拔分成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最终取两次考试分数和的前 40 名录取。凭借河北考生相对坚牢的高中知识基础,我通过了笔试,80 个通过的学生中我的分数排到了倒数第二名。面试我依旧跟几个老师瞎扯,谈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优势和想法。几天后录取名单出来,我又以倒数的名次成功被录取,成为了实验班 40 个学生之一。

之后我专门去老校区找了汽车与交通学院中管理教学的老师问了情况,确认自己的档案已经转移至新学院,大一下学期正式进入智能车辆实验班学习。由此推断出:大一上学期我学的化学专业独有的课程下学期会“作废”。一些公共课比如高数,我的成绩不理想所以打算重修刷分出国用。基于这两点,我大胆地放弃所有课程,每天的日常是看杂书、补电影补美剧,继续独处思考。

寒假回去家人和亲戚都很满意我转入的专业,说的无非是有前途或好找工作之类的功利性优点。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兴趣非常广泛,对于车我并不讨厌,而且“智能车辆技术”涉及交叉学科,与计算机也有很多联系。他人的赞许和自己的幻想让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喜欢这个专业,我可以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早早回到学校,迎接我的是新的班级、新的同学和新的环境,内心的兴奋仿佛让自己忘记为什么来到这里。坚持跑步,写日记,读书,加强自律,都是知乎里有关大学的答案里老生常谈的“大学里应该做的事”,起初的几个月里我执行得不错。还好虚假的充实感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最可怕的是它让我避免思考。有些人“充实”地过完大学四年,思想和认知仍停留在高中阶段还不自知。

我一直就是个没什么集体感的人。比起上学期独处的时间更长了,吃饭,去上课,自习,运动,我几乎都是一个人,路上耳机不离耳朵,遇见同学就打个招呼甚至低头玩手机装作看不到。我并不会感到无聊。

就像《Flipped》(《怦然心动》)中 Juli 喜欢爬到高高的树上。当你离开一贯身处的环境,隔开距离重新审视,就能发现不一样的景致。

tree

那段时间,我仿佛以一种出世者的角度观察同龄人。没有任何人会联系我,没有人与我同行,没有束缚我的思维和行事习惯,我不是他们的一份子,我可以抛弃原来的我,从全新的角度思考。

我记得有一天下雨,前一晚熬夜导致我午觉直接睡到了下午 5 点多,室友都去上课了。我躺在床上,听外面的雨声打击阳台,盯着天花板上的海报发呆。

新鲜感逐渐褪去,我开始质疑自己之前的决定是否正确,我现在的生活是我真正想要的吗?我是否没有 坚持 ?如果一件事是我想做的并且内心坚定,那么完全不需要坚持就可以持续地做下去。

答案是否定的。具体思考过程我就不细说了,又写又画用掉了许多纸,花了几个晚上,也通宵过。计算机是我的热情所在,没有之一。我喜欢很多东西,但真正想从事一生的只有一个。

没有迟疑和犹豫。首先我想到的是再转一次专业,如果成功那么大一一年之内我就转了两次专业,听起来大概很不可思议吧。而且我上学期有那么难看的成绩,要转肯定不能走正常程序。

我和数学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导员和一些老师谈过。我妈来了合肥几趟,去找的注册中心的老师和领导。中间发生不少事,我甚至提出了转专业之后编下跟着下一届重读大一,而最终的结果是哪个都没办成,编下要退回原学院化院,还白花了几千火车票费(坐高铁从家到合肥一个来回近1k元)。

我印象最深的是数院书记的话,大致意思是比起有“热情”整天“瞎想”的学生,他们更喜欢成绩好认真专一“单纯”的乖学生,顺便批评了我的社交观念,说我不广泛和班里同学交流相处是不对的。我附和了几句嗯嗯嗯,没有去理论。可能是我过于敏感,在话中听出了嘲讽,生了一肚子闷气。

之后学校又办广播操比赛,我长时间以来积攒的所有负面情绪就爆发了,心里只有失望,不管是对学校还是对领导老师。

我逐渐发现自己心目中理想大学的样子和现在所处的大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我一天也不想再待下去。

以我的想法和观念继续在这所大学学习,第一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还不一定能得到我想要的(我知道这句话适用于做所有事情,我知道你要反驳我什么);第二我的心理问题一定会加重,我很在意环境,我发过誓我永远也不要再像高中时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催眠自己为了所谓“梦想”心里只有学习,这是应试教育给我的后遗症,可能你们很难理解。

我已经完全没有希望和耐心等到研究生再出国。这大概就是直接原因吧。

看到这里可能你们会说我只是逃避,一直在逃避。我不能完全否定这个看法,面对不利和挫折,没有选择迎上去而是逃避出国。

我只能说这是我的选择,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都不同。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学校都有利与弊,但我眼中的合工大的各种“缺点”,在你们看来可能完全不是问题,甚至是“优点”,我所向往追求的东西,你们可能嗤之以鼻说我傻逼。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我记得我妈听到我要退学出国的决定时一下就哭了,换做任何相对传统思想的父母都无法接受这样大胆又离谱的想法吧。然后我花了几周时间每晚给父母打几个小时电话交流沟通,最后他们被我说服也理解了我。

美国本科一年几十万人民币家里很难承担,我只能选欧洲的费用相对低的学校。

和新东方的一个老师交流,她说以我在出国学生中较高的高考成绩其实选欧洲的哪所学校都差不太多,都能让我成长和个人发展,而这正是我最最注重的,我不想这么年轻就整天考虑功利的生存问题,当然这是我的想法。

最后我选的是意大利,一个有些人眼中的破地方。估计像我这么奇葩的很少吧,每年去意大利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学艺术学设计学建筑的,而我去学计算机。

以上就是我在合工大的一年生活和一小部分想法。我不知道怎么用词形容这一年,但绝对没有白白浪费。我不后悔我做出的所有决定。

如果最初我没有被调剂,故事又会是怎样的?

直到最后离开合肥时我都没和 z 当面说过一句话。和另一个她还是好朋友。这大概都是最好的结果吧。

Tags: # 随笔